心理学虽然是当下公众普遍关注的热门学科,但是人们对于这门学科的理解还存在着非常多的偏差。许多人被不实或者不准确的信息误导,甚至承受情感和财产上的损失。这本书正是要帮助大家搞清楚到底什么才是心理学,如何判断一个心理学观点和理论是不是值得信赖的。
在知乎的「心理学」相关话题下,可以看见许多热门问题下面都有心理学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借助心理学理论去解释人们生活中常见的心理和行为问题。与此同时,也有许多非专业人士在依据个人经验、直觉或者民间智慧进行解答。这样的情况下你究竟应该相信谁?你如何判断哪些观点是更接近事实的?这样的判断能力不仅仅体现了一个人的科学思维水准,也和我们的生活与成长密切相关,因为我们不光会从心理学中了解关于人的各种知识,在很多情况下也会借助心理学去解决那些让我们困惑或者痛苦的问题。只有能够对信息去伪存真,才能在最大程度上确保自己的选择和言行是符合客观规律,有利于个人发展的。通过阅读《这才是心理学》这本书,你可以进一步了解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研究范畴和界限,提升区分科学和非科学信息的识别能力,建立起自己的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能力。
心理学研究是针对人和动物行为,以数据为基础的科学研究。作为一门非常贴近生活的学科,心理学所遵循的科学研究原则能够帮助我们有效地避免许多认知谬误,更为客观深入地理解自己。本书的各个章节就是在向读者介绍这些原则,如果你能够充分理解这些原则,就可以更正确地解读关于人类行为的各种观点,也能让自己做出更合理的选择。在这里我选出其中 3 个要点和你详细介绍,它们分别是:可证伪性,相关和因果的区别,以及多重原因的问题。
我们先来说说第一个要点,可证伪性。要检验一个心理学理论的可靠与否,可证伪性是一个极为重要而且高效的标准。可证伪性标准的主张是,一个理论如果有用,那么它所做出的预测必须是明确的,一方面要告诉我们什么会发生,另一方面也告诉我们什么不会发生。而如果不会发生的事情确实发生了,就意味着理论本身需要被修正甚至被推翻。
为了生动地解释可证伪性这个概念,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他同事所谓的「敲门节奏理论」。这位同事相信不同的人以不同的节奏敲门,所以他可以在开门之前就根据敲门节奏对敲门者做出预测。在听到敲门声后,如果他的预测是「敲门的是个女性」,那么这个预测并不能证明「敲门节奏理论」的有效性,因为非男即女,在这个情况下正确的概率能达到 50%。但他如果预测「敲门的是一个 30 岁、身高 1 米 65 的女性,用右手敲的门」的话,那么除非这个敲门节奏理论真的很有道理,不然的话准确率是很低的。一个理论做出的预测越精确、具体,它被证伪的可能性就越大,而作者认为好的理论做出的预测总是会显示自己是可证伪的。相比之下,坏的理论为了避免把自己置于被推翻的危险境地,就总是会做出笼统甚至避免被证伪的预测。
因此我们要判断一个心理学理论是否值得信赖,就要看看这个理论在多大程度上是可以被证伪的。如果某一种理论给出的预测非常模糊、概括,那么其科学性就是值得怀疑的。说到这里,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为大家熟知,包括被许多心理学专业人士信赖的弗洛伊德和他的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构建了一套复杂的理论体系来后知后觉地解释人类行为,但是却并没有办法做出任何事前的预期,包括他的拥护者也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解释从个人怪癖到社会现象等种种问题。虽然许多时候这些解释听上去十分有道理,能够引起人们的共鸣,但是却没有明确在何种情况下可以被证伪。因此精神分析理论的科学实用性逐渐被被剥夺,并且陷入理论发展的停滞。
在心理学历史上,精神分析理论的不可证伪性导致了一些非常实际的危害。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