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快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4|回复: 1

特稿|说服1000位病友捐献遗体后,他说,“我快没有时间了 ...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7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7
发表于 2022-11-25 20:57: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今年8月底的一天,张定宇和蔡磊的一次相聚,吸引了无数网友的目光。这两位生命进入倒计时的人,都有着非凡的经历。张定宇欣然支持蔡磊发起的计划,加入到捐献遗体和科研组织样本的渐冻症患者行列中。此时,已有约1000位他们的病友宣布,愿意身后把遗体捐献出来,支持对渐冻症的科学研究。
曾担任武汉市金银潭医院院长的张定宇身患渐冻症,却始终坚守在抗疫一线,被授予“人民英雄”的国家荣誉称号。蔡磊在三年多前被诊断为渐冻症,同时因为他“京东副总裁”的身份而受到关注。
最近,蔡磊正式对外宣布从京东病休,他持续发起了多项抗击渐冻症的项目,与生命来一场疯狂的赛跑。最近又开启了直播带货,所得款项将投入到“抗冻”事业中。
国庆七天假期里,每晚7点准时开播,连续直播了五天。与此同时,他的病情却一刻不停地在恶化着。唯一有力气的右手,“两个月前还能操作手机,现在已经用不了了。”但他发现还能用鼠标操控手机,于是继续语音回复每个人的消息,从病友到投资人、科学家、医学专家。



用鼠标点击手机工作的蔡磊

“1000位病友都是英雄”

  渐冻症,是肌萎缩侧索硬化症(ALS)的简称。长期致力于渐冻症研究的北京大学第三医院教授樊东升表示,要攻克这一发病率为1.5/10万的罕见病,难点在于它的“异质性”很强。也就是说,病人有相似的症状,但致病原因却可能完全不同。而目前对ALS的病因、分型等研究仍没有突破,绝大多数散发的ALS仍然病因不明,治疗也就难觅思路;此外,临床评价系统还存在相当程度的不敏感性,如何判断一款药物是否有效,也有很大的难度。
尽管目前有两款微弱延缓渐冻症病情发展的药物上市,也有多款新药在研发或开展临床试验中,但整体上仍缺乏对ALS的有效治疗方案。种种障碍,都指向了对ALS基础认知层面的研究。
蔡磊发起了名为“渐愈互助之家”的机构,联合中国人脑组织库协作联盟、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共同发起了“中国渐冻人脑组织库计划”,旨在建设全国第一个大样本渐冻症脑组织库。“这一项目的科研价值是不可估量的。”在樊东升看来,通过建立一定数量的渐冻症患者脑组织和脊髓组织样本库,可以有效推动基础研究走向深入。
  无论是讲述自己的患病经历,还是谈到渐冻症诊疗难有突破的现状,蔡磊的语调都是坚定而从容的,对一切付出没有丝毫犹豫。只有在说起和病友沟通如何捐献遗体时,他充满了不忍。“这个过程对病人家庭来说,甚至可以说有些不人道。”回忆病友捐献遗体的具体过程,是蔡磊的痛苦时刻,“执行起来才发现,存在的困难太大了。”
遗体转运和接收,在很多省市都非常艰难。病人去世后,必须在24小时内、最好在6小时内取出脑组织,否则脑组织会自溶,失去科研价值。有条件接收患者遗体进行解剖获取大脑和脊髓组织的机构,主要是高校,特别是中国人脑组织库协作联盟规范化建设的19个人脑组织库(以下简称“脑库”),分布在北京、上海、杭州、成都等12个城市的医科大学。没有建立脑库的地区依然存在运输流程不通,导致难以完成捐献的情况。
多数地方的情况是,殡仪馆的车只将遗体拉到殡仪馆,医院的救护车不运送患者的遗体,有些高校的车辆不具备运输遗体的资质。而家属在病人刚一去世的时候,正承受着巨大的悲伤。“总不能让人家背着遗体下楼,打个出租车送过去吧?”
而且,有的病友只想捐赠脑和脊髓,还希望将遗体送去入殓。对此,除了北京、浙江等少数省份有相对成熟的流程,绝大多数地区更没有解决办法,只能放弃捐献。
蔡磊称,捐献遗体是向疾病“打出最后一颗子弹”,这也是许多病友的愿望,现实却是,很多地方的病友,想打最后一颗“子弹”却打不出去。
第一例渐冻症患者遗体捐献发生在今年7月11日。捐献者是黑龙江的病友,该省没有脑库,渐愈互助之家联系了有解剖和取样能力的哈尔滨医科大学,起初被“你们是逝者家属吗”回绝了;幸有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跟进协调,消除误会,顺利促成;更重要的是,患者家人非常支持和配合这项工作。
  蔡磊和马文慧都提到了项目沟通中“断线”的困境。对于遗体捐献,大多数情况是项目团队在病友生前和其本人及家属联系而达成意愿。然而,一旦病人去世,他们的家人在悲痛中是否仍会尊重逝者的遗愿,还是一个未知数,有时候病人一去世,家属就和工作团队失联了。
而那些能够顺利捐献遗体的家庭,家属在患病至亲的弥留之际,就要与项目团队商讨遗体的运送等问题,在亲人去世后的极短时间内,一旦出现阻碍,还要继续商讨办法。在这几个小时里,极度悲伤的家属需要用自己的理性压制住感情,去与团队讨论各种常人难以想象的细节。
“病友们生前都是很善良的人。他们离世前后,我们要和家属讨论怎么运送遗体、如何捐献等细节问题,实在是不忍心。在这个过程中,但凡这些亲属有一点不够坚定,这个过程都不能完成。”马文慧回忆道,“参与患者的遗体捐献过程,对我们的心灵造成巨大的震动,还有很多令人心痛的时刻。有一位病人想要自杀,在这样的绝望中,他还问我们,‘如果我跳楼了,死后遗体还能捐吗?’”
  截至今年10月中旬,已有10位有意愿捐献遗体的渐冻症患者离世,有5位完成了捐献,其中4位捐献了全身遗体,1位患者在山西,打通所有流程的情况下,得以实现只捐献脑和脊髓的愿望。
山西这位病友去世后,遗体捐献费尽周折。联系不到运送遗体的车辆,中国器官移植发展基金会帮助协调当地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OPO组织)完成了遗体的运输。北京协和医学院的马超教授积极联系当地高校老师,顺利接收并获取大脑和脊髓组织。
“OPO的协调员可以帮忙运送遗体,但无法跨省、甚至不能出市,有捐献意愿的病友,如果在二三线城市,且运输不畅的情况下,落实起来就很困难。”马文慧提到。
从打拼事业到自己因生病而“再次创业”,在家人和团队面前,蔡磊都是绝对的硬汉,极少流露出脆弱的一面。而在促成山西这位病友捐献遗体后,蔡磊躲到一个没人的地方,哭了三个多小时。“我力主病友捐献遗体,对他们不断地解释为什么要捐;再痛苦也要跟他们说,近两百年了,这个病的病因、病理都还没弄清楚,我们怎么办?”
“我是无情的。”蔡磊说,“而这1000位愿意捐献遗体的病友,都是英雄。”
“我希望成为孙悟空,打赢这一仗”

  在蔡磊的办公室里,布置了多处孙悟空的塑像,那是他的精神寄托。其中最显眼的一尊,头戴紫金冠,横持金箍棒,傲坐云端,凝视前方,仿佛惬意小憩。紧蹙的双眉,又透着几分远望前路的坚定。
提到这些,蔡磊流露出难得的轻松,笑着说:“得病之后,我得给自己找个支柱。很多英雄都很悲壮,我选择了孙悟空,他在五行山下被压了五百年,还是能重新振作。我想,我只有成为孙悟空,才能打赢这一仗。”
“我是个苦出身的孩子。”蔡磊讲述自己的故事时,第一句话就这么说。父亲生长在河南商丘的一个农村家庭,兄弟姐妹九人,家境贫寒,最饥饿的时刻,甚至连活老鼠都吃过,后来成为了一名军人,也成为了大家庭的顶梁柱。在蔡磊的记忆里,爷爷身体多病,家里的积蓄需要留给爷爷看病,他是同龄人中少有还穿打补丁衣服的。
  “我成绩经常是第一。大部分课程能考100分,因为满分只有100分,我强制要求自己在一半的考试时间内提前交卷。”看得出来,这位当年的“学霸”,有一股狠劲儿。
后来,蔡磊考入中央财经大学、高分录取公费研究生、当上公务员;然后又走出体制,30岁成为万科集团的总税务师,2011年底加入京东,是京东任职最久的高管之一……蔡磊做起事来以“玩命”著称。为了设计出国内第一张电子发票,在系统上线前,他四天四夜没合眼,带领团队花45天的时间,完成了竞争对手10个月干的活。
对于这样一个生性要强的人,罹患渐冻症,意味着什么?这种罕见病的特点是运动神经元受损,迄今原因不明。蔡磊猜测,也许与自己过度疲劳有一定的关系,至少,动辄熬夜的工作方式是有损身体健康的。
“我确实经常会想,这个病是怎么得的,是不是和我长期玩命做事有关。但无论如何,我不后悔,如果再重新选择一次,我还会这么干。”他说,“其实现在我就在‘作死’,我工作的强度依然是每天十几个小时。”
  蔡磊所拥有的,不是表面的倔强;他的奋斗并不是为了成功后的享受,他享受的是奋斗的过程;甚至在某种程度上,他“只”享受奋斗的过程。
  早就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他,不炒股、不炒房;一条25块钱的黑色运动裤穿了二十多年;五年内买的鞋对他来说就是新的;奢侈品与他无缘;他也没有什么业余爱好、娱乐休闲。在确诊患病前,他在京东工作的十年里,几乎没有休过假。40岁的时候,相亲三个月后就与现在的妻子步入了婚姻。
妻子拥有同样的优秀:作为北京大学药学专业的研究生,在三年内高分考下注册会计师、注册税务师,并成为一家北京会计事务所的高管和负责人。突如其来的疾病,为了不拖累家人,蔡磊主动向妻子提出离婚,但被她拒绝了。
尽管生命在倒计时,但蔡磊并没有把多少时间留给妻子和儿子。随着病情的发展,生活愈发难以自理,他说服妻子辞去良好发展的事业,加入到他“破冰抗冻”的事业中来。“因为放弃已步入正轨的事业,她也哭了好多次。她有大好的前程,但为了我,她还是同意了。”蔡磊对家人充满愧疚,但在他看来,自己没有选择。
  当蔡磊天生的性格遇到了罕见的绝症,二者碰撞的结果,是他毅然决然地在自己的后半生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工作。
实际上,渐冻症群体也一直在努力自救,有着多家患者组织,主要工作集中在患者服务、公益援助等方面。但在建立患者数据库、推动疾病研究与药物研发等方面,他们所能推动的很有限。
  蔡磊成为渐冻症患者中的一员后,除了他超人的意志力,在工作经验、资源与视野上,尤其颠覆与创新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2021年,他为了渐冻症科研项目募集资金,全年做了200多场路演,但却一无所获。高昂的前期投入、不确定的成果与并不广阔的市场前景,关系再好的投资人朋友,对他做的事也望而却步,有的反而劝他放弃。
但他对病友们却越来越有号召力。在大家眼里,他不是一个只顾自己的“有钱人”,而是答疑解惑的知心人,是在绝境中希望杀出一条血路的领头人,成为许多患者战胜疾病的精神寄托。住院期间,他在对疾病有了深入的了解后,便在病友群里为大家热心解答问题,分享作为渐冻症患者的日常生活经验,介绍最新研究进展,告诉每个人不要放弃。
蔡磊又开启了“工作18小时”的模式,他在手机的社交应用上一个个加病友、聊天、鼓励、答疑,每天能收到几百条来自病友的信息,现在,他只能用鼠标艰难点击手机屏幕,还是会一一回复他们。
不止一位患者说,“蔡总,你不能倒下;你如果倒下了,我们就完了。”



蔡磊(受访者提供)

“我要把这个病干掉!”

  在全世界的渐冻症患者中,有一位被称为“赛博格(cyborg,意为“合体机器人”)”的科学家彼得·斯科特·摩根(Peter Scott-Morgan)。他被确诊后,对自己进行了主动的“机械化改造”,在消化、排泄、运动、语言方面借助AI、机器人等技术,来实现其功能;还希望把脑机接口等技术用在自己身上。遗憾的是,他在今年6月15日去世了。
  蔡磊和摩根进行过对话,也非常赞赏摩根的种种尝试,“但我觉得他还是屈从于渐冻症了。而我不服,我要把这个病干掉!”他说。
2019年末被确诊为渐冻症后,蔡磊了解了这一绝症的历史:ALS在十九世纪二十年代被人类第一次发现和描述,在1869年前后被法国医学专家Charcot描述并命名,直至今天,许多癌症都已有靶向药物,但对它却仍然没有可治愈的方案,绝大多数散发性ALS的病因依然不明。
说起挑战这场疾病的漫漫征程,蔡磊不无遗憾地说,“其实在我们病友群里不缺比我有钱的,身家几十亿的都有;放眼世界就更不用说了。有一位投资人希利身家百亿美元,但他也只是给几个研究机构捐了钱,就不管了,他在2019年就去世了,我正是在那一年确诊的。”
让他不解的是,150多年过去了,渐冻症患者中像霍金、彼得、希利这样的科学家、富豪不乏其人,为什么他们很少有人全身心地去推动药物研发?
  在渐冻症的历史上,美国的帕特里克·奎恩(Patrick Quinn)和彼得·弗雷茨(Pete Frates)作为患者却书写了光辉的一笔——他们是2014年火爆全球的“冰桶挑战”的主要推动者。渐冻症从此不再罕为人知。这项活动筹集的善款超过1.15亿美元,主要用于支持ALS的研究。
据美国ALS协会官网介绍,该协会正资助12个国家的130个研究项目,药物开发管道中有40种潜在治疗方法,已有受资助的药物得到FDA的有效性批准,尽管在疗效上仍存在争议。
蔡磊想做的不仅仅是筹集资金,他对自己所患的这个病要“管”,就誓要竭尽自己所能推动一切力量,迈向治愈ALS这个终极目标。
在熟悉了这个对手后,他列出了12项行动,包括建立ALS患者全生命周期大数据平台、组建信念坚定的强大科研团队、搭建最优效率与成本的临床前动物实验基地、推动多条ALS药物管线建立、建立以小时为单位的极速临床招募和药效评价系统、设立投资基金、设立公益基金和慈善信托、搭建渐冻人脑组织生物样本资源库……
  确诊不到三年,这12项工作开展了多少?蔡磊说,“都在做,而且可以说,绝大部分都完成了,但我快没有时间了!”
  仅在支持药物研发这一项上,他就参与了50多条药物管线的推动,“目前已经有30多条失败了,但剩下的还在继续。”其中,已经有三款药物进入临床试验阶段,蔡磊本人也作为受试者,亲自试用了三四十种药物。
樊东升对蔡磊的努力十分认可。除了搭建渐冻人脑组织库未来可期,他特别强调了蔡磊团队所建立的患者大数据平台的价值。目前,已有近万例患者登记,作为面向科研开放的、数据详实的患者库,正在为ALS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发挥作用。樊东升指出,“如果想招募特定患者入组临床试验,有了这一平台,效率就大为提升,能充分加快新药的研发。”
这一切,都离不开资金的支持,而蔡磊的“子弹”也快“打光了”。自己的积蓄、资产所剩无几,融资则困难重重。
蔡磊说,从2022年初开始,他的许多努力做的都是自己“身后的”工作。参与发起4个公益基金,其中包括一个攻克渐冻症的慈善信托,这是一个永久存续的信托基金,支持疾病科研工作,他希望它能够“成为渐冻症领域的诺贝尔奖”。
在直播间里,蔡磊不是那种讲起话来滔滔不绝的“主播”,更多的,是他的妻子和助理热情地为大家推荐好物。留言里充满了支持的话语,也有人询问他“抗冻”事业各项工作的最新进展。
“今天上午,有一个意大利团队的治疗方案,其实几十年来他们也是失败的,但去年有两篇论文显示出了好的效果。我们就想,能不能引进到中国?经过几个月的沟通,今天上午初步有了进展,可能很快就能在国内开展临床试验。”在最近的一次直播中,蔡磊用平静的语气给粉丝带来一段充满希望的话,然后,他离开了直播间去休息。留在那里继续直播的,是他的妻子。
创业者喜欢一句话,“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对于计算着人生倒计时的蔡磊来说,这句话好像刻意在后半生等着他兑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2

帖子

0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0
发表于 2022-11-25 20:57:31 | 显示全部楼层
熬夜不运动可能是渐冻症的表面原因,起始原因应该是重金属污染!身体里ros成分比较多,同时也是引起猝死频发的原因之一,可以用强抗氧化剂解决部分问题,包括食疗,但是根的问题解决不了 …   砒霜、亚硝酸可以试试,以毒攻毒…纯属幻想胡说,请大咖见谅。[拜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病例快查网

GMT+8, 2025-4-5 13:27 , Processed in 0.0721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