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快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回复: 0

自我心理学学派的“自我”

[复制链接]

2

主题

4

帖子

8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8
发表于 2023-1-1 18:19: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我心理学学派十分强调“自我”的自主性力量,不过在表达“自我”时仍然沿用的是古典精神分析学派的“ego”,因为在他们看了自我的这种主动性仍有一部分是从本我的冲突中发展起来的。

  • 自我的防御机制
    虽说弗洛伊德后期对自我的研究的注重已经预示着精神分析自我心理学的萌生,但使自我心理学得以合法化的推动者与奠基人却是弗洛伊德的女儿安娜。1937年,安娜在《自我与防御机制》一书中,将弗洛伊德的自我心理学系统化,她虽然继承了弗洛伊德有关本我、自我和超我的人格结构学说,但明确地将自我(ego)作为精神分析的核心并予以强调和重视。
    与弗洛伊德对“自我”的尴尬定位不同,安娜反对本我对个体心理活动的绝对支配权,认为“自我”(ego)是可以约束“本我(id)”的,且“本我和超我是不能被直接观察到的,个体只能观察到自我”,只有当本我、自我和超我不一致时,本我和超我这两种心理结构才得以被部分了解。这也就意味着,适合个体观察的总是自我,同时自我也为个体了解其他两种心理结构提供了媒介。
    可以见出,安娜实际上改变了以往弗洛伊德将分析本我作为治疗和建立理论起点的方式,转而将分析自我作为精神分析的起点。她建立了自我防御机制的理论,提出了几十种不同层次水平的自我防卫机制,将自我的功能从简单的防御转到对环境的适应方面,而这种防卫机制在异常心理和正常人心理均有所体现——由此,安娜将自我的功能推广至正常人的心理范围之内。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安娜仍将自我(ego)置于自我与本我的冲突与防御之中,自我(ego)还是没有离开本我(id)成为没有冲突的领域。
  • 自我的无冲突成长
    1939年,哈特曼出版了《自我心理学与适应问题》一书,提出了“无冲突的自我领域”这一概念,用以指代“自我活动的这些机能的全体,它们无时不在心理冲突领域外发挥着作用”,为“自我”划定了一个独立的、没有冲突的研究范畴。哈特曼认为,古典精神分析最大的问题便在于只把冲突作为自己唯一的研究任务,而忽视了没有冲突的心理学领域。在哈特曼看来,自我并非一定要在本我与超我的冲突中成长,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的发展,抓、爬、握、走所表现出来的动作的成熟和学习过程等诸如此类人的适应问题以及正常人的心理发展,都是在没有冲突的自我领域中进行的。
    在弗洛伊德的理论体系中,本我的出现,无论是在心理上还是在生物学上,都比自我出现得要早。且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并为本我服务的。但哈特曼却认为自我与本我一样都是遗传的,它们是同时产生和发展的。在自我与本我分化以前,是既没有自我,也没有本我的,它们都是经由“未分化的基质”这一心理结构分化产生的。哈特曼的这一修改对于自我心理学的发展意义无疑是巨大的,它使得自我摆脱了本我的控制,获得了明显的独立性与自主性。
    哈特曼认为,在自我的自主性发展过程中,自我具有两种自主性,一种为初级自主性,是先天独立于本能的无冲突的自我过程;另一种为二级自主性,是从本我的冲突中发展出来的。他提出了“中性化”这一概念来增强自我的力量,认为“自我不仅通过力比多非性欲获得能量,而且通过使攻击化非攻击化来获得力量”,而“自我”的根本机能是“适应”,它是在与环境交互作用的螺旋运动中取得平衡而不断发展和成长的。
    可以说,相较于古典精神分析理论,哈特曼对“自我(ego)的研究已经迈出了巨大的一步,某种意义上还使精神分析的研究领域得以扩大化,但沈德灿先生认为,哈特曼“仍然受到弗洛伊德思想的束缚,尽管提出了中性化的概念,还是没有赋予自我真正独立的力量,仍然受本我内驱力的羁绊”。
  • 自我的同一性与人格的渐成
埃里克森进一步发展了哈特曼自我适应的理论,通过生物、心理和社会三方面对自我的发展进行了考察,以“自我为核心,提出了人格发展渐成说理论和自我同一性的概念”。
埃里克森指出,“健康的人格了解过去的人、现在的人和未来的人,使他在面对现实时必然成为连续的人”。作为人格的执行者,自我在各种发展阶段必须掌握某些重要的生物和社会任务以促进个体对于其生活环境的健康适应。因此,埃里克森强调自我的独立性和自主性,认为自我作为个人的自我意识与自我同一性的源泉,是一种心理过程,它包含着人的意识活动并能够加以控制,它组织个人的生活,决定个体行动的方向,也负责保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环境的协调。
同时,自我虽然也服务于本我,但自我在为本我服务的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的内容、需要和机能,最终摆脱本我的控制。埃里克森对自我的诠释超出了弗洛伊德泛性论范围,他虽然重视潜意识,认为潜意识的存在是一个既成的事实,并提出动机可以起源于潜意识或压抑的本我冲动,但在人格发展过程中,却应将重点放在社会化过程上,因为个体经由社会化之后,原本单纯的自然人逐渐开始认识自己、了解他人、知晓合乎社会规范的言语、行为与观念,此时,这些动机便可以摆脱他们的本我起源。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埃里克森虽认同潜意识的存在,但自我却早已不再是本我与超我压迫的产物,它早已成为一种独立的力量,一种对经验、意识、无意识起整合作用的独立力量。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病例快查网

GMT+8, 2024-12-29 20:29 , Processed in 0.06792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