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快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76|回复: 1

心理学之——心理障碍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18 20:55: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心理障碍是什么?它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如何解释其原因?心理障碍的类型有哪些?这一篇文章即将带领大家探讨这些问题。
- 01 -
心理障碍的性质
心理病理学功能(psychopathological functioning)包括情绪、行为,或思维过程的扰乱,它们会引起个体的痛苦或阻碍个体达到重要目标。变态心理学(abnormal psychology)是与理解个体意识、情绪和行为的病理性质直接相关的心理学研究。
变态是参照一系列标准来定义的:痛苦或功能不良不适应性、非理性、不可预测性、非惯常性统计上的罕见性观察者的不适感,以及违反道德和理想的标准。
没有一条标准定义精神疾病必要或者充分条件。一旦一个人被标定为“变态”,人们更倾向于后来出现的行为证明这种判断
对于研究者来说,一个重要的目标就是对心理障碍作出客观的诊断。这个目标十分复杂,因为变态的诊断常常是情境约束性的。纵观人类的大部分历史,患有精神疾病的人曾被虐待或被囚禁起来。
后来,当皮奈尔麦斯麦克雷丕林开始像治疗其他疾病一样治疗精神疾病时,精神疾病患者才得到了更人道的对待
当代的研究者常常注意探讨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的交互作用,以解释心理疾病的病原学(etiology)(是指引起或促成心理和医学问题形成的因素)。
心理学取向:
心理动力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认为心理病理的原因位于个体内部。
行为主义模型:行为主义者认为,变态的行为与健康的行为是通过同样的方式获得的——即学习和强化
认知模型:认知观点认为心理障碍的起源不是总能从客观现实的刺激情境、强化和外显的反应中发现,同样重要的是,人们如何感知或思考他们自己以及他们与别人和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这种认知取向认为心理问题对现实情境的歪曲感知、错误推理,以及不良的问题解决。
社会文化模型:心理病理学的社会文化观点强调文化在变态行为的诊断和病原学中的作用。人们居住的特定文化情境可能帮助我们确定在特定环境下,何种心理病理学的特定类型或亚型容易被引发。
- 02 -
心理障碍的分类
心理诊断(psychological diagnosis)是通过把观察到的行为模式归类到公认的诊断系统中去,而对异常行为作出标记。
对心理障碍进行分类的目标是要提供共同的简略语言,以描述和讨论不同障碍,详细说明病原学和治疗计划。
DSM-IV-TR是应用最广泛的分类系统,分类信息分五个轴。
诊断类别随着时间演化,其准确性和系统的有用性逐步改进。如:对于传统的神经症障碍、精神症障碍被取消了。
案例:疯狂真的是一种防御措施吗?1981年3月30日,当约翰.辛克利险些成功地暗杀了美国总统罗纳德.里根时,世界震惊了。1982年6月,当陪审团判决辛克利“由于精神不正常而无罪”时,震惊变成了义愤。公众的这种义愤是否合理?说一个人精神不正常是什么意思?精神失常(insanity)MSM-IV-TR中没有定义,对于精神失常还没有一个已被广泛接受的临床定义。倒不如说精神失常是一个从属于文化和法律制度的概念。1843年,著名的M'Naghten条例,以限制拿精神失常当借口。这个规则详细说明了罪犯一定不能“知道他正在做的行为的性质,或者,如果他知道,他也不知道他所作的是错误的。”大约90%由于精神失常脱罪的人在宣布无罪后必须在精神科监护下度日。精神科的监禁常常没有上限,不像监狱的监禁。一项研究发现:在巴尔的摩马里兰的60342项控罪中,只有190个被告用精神失常作无罪理由,而在这190个案中,只有8例获得成功。这样看来,读者需要在陪审团李判断被告是否精神失常的机会也就相当低了。)
- 03 -
心理障碍的主要类型
焦虑障碍共有五个类别:广泛性焦虑症惊恐障碍恐怖症强迫障碍以及创伤后应激障碍。
广泛焦虑障碍(generalized anxiety disorder)的特征是慢性的长期焦虑,而惊恐障碍(panic disorder)涉及的是急性焦虑。广场恐怖症(agoraphobia)是一种对在公众场所或者开阔地方停留的极端恐惧,因为要逃离这种地方是不可能的或者是会令人感到尴尬的。
恐惧(fear)是一种对于客观确认的外部危险的理性反应(例如家里着了火或者行凶抢劫),这种情绪能促使逃跑或发起以自我防御为目的的攻击。相比之下,恐怖症(phobias)的病人持续地非理性地害怕某一特定物体、活动或者情境,这种恐惧相对于实际的威胁来说是夸大的和非理性的。
社交恐怖症(social phobia)是个人对进入可被他人观察到的公众场合,预先感到的一种持久的、非理性的恐惧。特殊恐怖症(specifix phobia)发生于对几种特殊类型的物体或情境作出反应时。(如:害怕猫、狗等动物;针对某些自然环境、受伤类型、情境类型的反应等)
强迫观念是不可控制的、干扰性的思维强迫动作是不可控制的行为。(如:某些病人经常觉得自己手或者某写部位很脏,需要频繁清洗,尽管他的理性告诉他事实不是这样的,但是他依然控制不住自己的清洗行为。)
诸如强奸或严重伤害创伤性的案件会使人遭受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
焦虑障碍:原因
可能人类生来就有一种害怕那些在进化史上曾经与严重危险来源有关的事物的倾向。这个理论被称为预备假设。它提出我们携带了进化倾向从而会迅速和“不假思索”地对从前害怕过的刺激作出反应,但是,这个假设不能解释那些在进化史上没有适应意义的恐怖症类型,比如害怕针或者驾驶或者电梯。同卵和异卵双生子研究揭示出五种焦虑障碍中的四种具有基因基础。例如,一对同卵双生子同时患惊恐障碍的概率异卵双生子的两倍。仅有的一种没有基因证据的焦虑障碍是恐怖症,意味着这种障碍有着更纯粹的环境起因。
心理动力学模型的前提假定是焦虑障碍的症状源自潜在的精神冲突或恐惧。这些症状是试图保护个体不受心理伤害。(如:假定一个孩子压抑了他想逃避糟糕的家庭环境的矛盾想法。在他长大的时候,一个能够象征这个冲突的物体或情境可能会激发他的恐怖症。比如,一座桥,可能象征着这个人从他家庭跨越到外部世界的通道,看到桥会迫使无意识冲突进入意识,引起恐怖症常见的恐惧和焦虑,逃避桥是一种符号化的努力,以远离童年期在家中经历的焦虑。)
行为主义对于焦虑的解释强调,焦虑障碍的症状强化或条件化的结果。(:训练小阿尔伯特害怕一只白老鼠的试验)
认知学派认为,对于焦虑,认知观点集中于可能歪曲一个人对他所面临危险的估计的知觉过程或态度。例如:在对一群人做演讲之前,一个有社交恐怖症的人可能会这样想:如果我忘记台词怎么办?我会自众人面前出尽洋相。那时我会更加紧张而且开始出汗.....)患有焦虑障碍的人们,通常把自己的痛苦解释为灾难即将来临的信号。而他们的反应是一个恶性循环!焦虑障碍的病人可能存在注意或编码的偏差

心境障碍:类型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是一种情绪障碍,诸如严重抑郁抑郁与躁狂相交替
抑郁带来情绪认知动机上的改变。抑郁被形容为“心理病理中的普通感冒”,因为它发作频繁而且几乎人人都在一生的某些事件中或多或少地体验过。重度抑郁(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的典型特征是:悲观的情绪(悲哀、忧郁,对日常的大部分活动失去兴趣或乐趣)、食欲差或体重减少睡眠过多或失眠运动活动减缓或激越内疚感(感觉自己没有价值或自责)、注意力(集中程度降低、健忘)、自杀(反复想到死;有自杀的观念或举动)
双相障碍(bipolar-disorder)严重抑郁躁狂阶段交替出现为特征。(如:萨姆是一名20岁男性大学生,他有时充满幻想,精力旺盛以至于根本不需要睡眠,感觉好像没有人能跟上他的节奏。当躁狂减退时,他就会开始应付那阶段的狂乱所造成的损害和窘境。这样的躁狂阶段几乎总是紧跟着严重的抑郁。)双相障碍的持续时间次数因人而异,一些人经历长时间的正常功能器,而中间被偶尔的短暂的狂躁或抑郁发作打断。一小部分不幸的病人从躁狂期到临床抑郁,然后又回来,如此往复,周而复始。
心境障碍:原因
研究者们已经论证了心境障碍遗传成分(与基因有关),以及与抑郁躁狂相关联的脑功能变化。
PET扫描表明:脑部葡萄糖的代谢水平在躁狂相比抑郁相高
季节性情感障碍或SAD:一些人到了冬天就会出现规律性的抑郁,特别是在斯堪的纳维亚的漫长冬天中日照时间缩短的时候。通过5-羟色胺与季节性情感障碍的研究发现:光治疗通过恢复5-羟色胺水平可以使病人不再体验到抑郁情感
心理动力学观点认为,无意识冲突和童年早期形成的敌意情境在抑郁的行程中了关键的作用。弗洛伊德曾一度对抑郁病人表现出得自我批评和内疚颇感困惑。例如亲子关系中,个人的期望和要求不能被满足。成人期的真实的或符号化的损失会使敌意情绪重新活跃起来,开始指向个体自身的自我,造成抑郁的典型表现——自责。
行为学派不是去挖掘抑郁在无意识中的根源,而是集中探讨一个人得到的正强化惩罚所带来的效果。缺乏充分的正性强化或经历很多惩罚,就会带来悲哀和退缩,导致抑郁。抑郁病人倾向于低估正反馈高估负反馈
认知学派:认知观点有两种重要理论,一种提出负性认知定势,它“规定”了个体感知世界的模式。一种是解释风格模型,提出抑郁是因为个人保佑一种信念,认为自己没有或只有较少控制有意义生活事件的能力。
亚伦.贝克提出了认知定势理论,并提出了抑郁的认知三合一:对自己消极的看法,消极的当前体验,对未来消极的看法,造成抑郁中的主导症状——意志的瘫痪。马丁.赛里格曼倡导的解释风格中,提出了习得性无助(learned helplessness)现象,习得性无助的标志是三个类型的缺陷:动机缺陷情绪缺陷(僵化、无精打采、惊恐和痛苦),认知缺陷(不良的学习成绩)
在自我验证与抑郁试验中,你可能以为抑郁的人会想办法通过寻求正性反馈来“将自己解脱出来”,而这个试验证明,他们寻求的是与他们的抑郁相一致的信息——而且几乎一定对延续他们的抑郁发生作用
抑郁的性别差异
女性高抑郁发病率可能与女人和男人对抑郁反应的方式不同有关。抑郁的个体常常会想要自杀自杀率非白人中比白人中要些,在美国本土青年中,自杀率一般青年人自杀率的9倍。
人格障碍
人格障碍(personalitu disorder)是一种持久的(慢性的)、不可变的、不适应的感知、思维行为模式。他们可能严重到干扰正常的社交或职业功能的程度。
人格障碍很多种,主要讨论以下几种:
偏执型人格障碍:对于他们打交道的人的动机表现出一惯的不信任和猜疑。怀疑别人要伤害和欺骗他们,从无害的情境中找出隐藏的不愉快的含义。
表演型人格障碍:过分情绪化和寻求注意,希望自己总是注意的中心
自恋型人格障碍:有一种夸大的自我重要感,别成功或权利的想象所占据,需要持续的赞美。
反社会人格障碍:持久的缺乏责任感,不遵守法律,作出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一般来讲,生父母被诊断为反社会型人格障碍的个体或者处于不利生长环境的个体更容易患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
分离性障碍
分离性障碍(dissociative disorder)是一种身份、记忆或意识的整体性扰乱。分离障碍是同一感整合的混乱。尽管研究者们提出童年期的性虐待是身份认同障碍的原因之一,但是,是否存在这种障碍仍然是有争议的。
没有器质性障碍而仅仅是由于心理因素导致的对个人重要经历的遗忘,称之为分离性失忆(dissociative amnesia),是分离性障碍的一种。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dissociative identity disorder,DID),从前叫做多重人格障碍,是一种分离性心理障碍,指两个或多个显著不同的人格存在于一个个体之中。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通俗地被称为分裂人格,有时会被错误地成为精神分裂(另一种疾病。)
- 04 -
精神分裂症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c disorder)是一种严重的心理病理形式,患有这种病的人的人格似乎解体,思维和觉知出现歪曲,情感变得迟钝。症状包括无逻辑的思维模式幻觉妄想、不连贯言语单调情绪紊乱的心理动作行为
五类精神分裂症的类别是:
紊乱型:个体表现出不连贯的思维模式和非常怪异和紊乱的行为。(如无缘由的傻笑、言语不连贯、不寻常的词和不完整的句子等)
紧张型:动作活动的紊乱,极端的违拗(即对所有的指示都明显的、原因不明的抵抗)
偏执型:被害妄想、夸大妄想、嫉妒妄想。偏执型精分很少表现出明显的紊乱行为,他们多半是激烈的和非常正式的。
未定型:
残留型:被诊断为残留型的病人通常经受了上一次精分发作的影响,但是目前没有诸如幻觉和妄想这类阳性症状。
有很强的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具有遗传性。(通过研究精神分裂症病人的血缘亲属和寄养亲属中的思维障碍的研究发现:基因在预测思维障碍时比环境更为重要)一些人继承了基因无知,从而提高了他们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
研究者们还返现了这种障碍的脑部异常和其他生物学标记。
特定的家庭互动模式,包括情绪表达,可能促使精神分裂症症状的发生、延续和复发。有精神分裂症家庭成员的家庭,其言语模式表现出较少的反应性较少的人际敏感性
- 05 -
精神疾病的污名
污名(stigma)是一种不体面的记号或标志,用心理学术语来说,它是针对个人的一整套负性态度,用以将他或她作为不可接受者隔离。
很多被贴上精神疾病的标签的人受到了精神疾病污名的影响。这个污名可能导致不同形式的人际排斥和社会拒绝。即使病人已经因为治疗而使他们的精神疾病得到缓解,他们仍然受这种污名的影响。不仅如此,病人对其他人反应的预期可以给他们带来害怕的负面反应。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12-18 20:56:25 | 显示全部楼层
呜呜呜写的太好了,棒![爱]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病例快查网

GMT+8, 2025-4-6 05:22 , Processed in 0.084352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