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述情况可以用Halford John Mackinder曾经说过一句非常具有煽动性话来理解“知识本是一体的。把它分成不同的学科只是屈从了人类的软弱而已。”学科的分类有利于人类通过各种不同的研究领域和研究范式更深入的去理解现象背后的原理,但如果固守学科的边界,就还很难对知识产生完整的理解,更谈不上将科学转化为应用了。 这一点在心理科学领域表现的异常突出,例如: 什么是心理疾病?什么是幸福?什么是意识?怎么养育孩子才更有利于他成长?怎么和爱人相处才能更融洽?如何持续的提高工作效率?如何预防、干预和管理心理危机?用什么样的方式能够让人们更热爱和认同他的国家?…… 这些问题看似简单,从纯经验的、心理技术的角度也能给出不少看似靠谱的答案。但是当人们要把这些现象级的问题放入科学框架中,从原理层面来描述、解释、预测和干预时,发现每个问题都是涉及多学科交叉的难题,每个问题在科学框架中实质性推动都可能对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难以估计的影响。
心理科学具有与生俱来的交叉学科属性 资料来源:Mark R. Rosenzweig,1994
2.3 心理科学研究聚焦人类心智的原理和发展
文学作品经常会歌颂“永不懈怠的努力、永不言败的心态、永不屈服的意志、永不倦怠的爱恋、永恒不朽的精神……”然而,从客观的角度来说,所谓的“永恒”也是有尺度的,甚至是可以测量和计算的。因为几乎一切人类的心理现象都是有物质基础的。
例如在心理健康和精神医学的研究领域,美国国家心理健康研究所 (National Institute of Mental Health,NIMH)做了极具野心的宏大布局——研究领域标准(Research Domain Criteria,RDoC),研究领域标准力求通过6×7的矩阵(负效价、正效价、认知系统、社会过程系统、唤醒调节系统、感知运动系统6个领域;基因、分子、细胞、行为-神经回路、心理、行为、自我报告等7个水平)来实现以下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