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快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37|回复: 0

钟南山,原来你是这样的人!

[复制链接]

1

主题

4

帖子

3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3
发表于 2022-9-21 17: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对于武汉疫情,我很牵挂,但是很多细节,我不太了解,也不敢妄言,以免给疫情添乱。
只是看到“84岁钟南山,再战防疫最前线”的新闻,和他“白发苍苍,餐车坐睡”的图片,实在令人心疼和感慨。

“非典”已去17年,当年是他,现在是他,67岁是他,84岁还是他!
为什么呢?
所谓医者仁心,不是一句擦着口红的口号,而是三代人,刻在骨子里的坚守!

一、

1936年10月,日寇加快了侵华步伐,国家危急,再过两个月,“逼蒋抗日”的西安事变就会爆发。
这月19日,作家鲁迅在上海病逝。第二天,当时首都的南京中央医院,一个男孩呱呱坠地,他就是日后大名鼎鼎的钟南山。
钟南山的父亲,其时是一名儿科医生,名叫钟世藩,母亲则是廖月琴女士。因为南京中央医院正好在钟山以南,所以钟世藩为儿子取名南山。
钟南山虽然生于南京,但父母其实都是福建厦门人。
钟世藩父母早亡,从小跟着叔叔长大。因寄人篱下而性格独立的他,以优异成绩考入了北京协和医学院,1930年毕业。后来,他又赴美深造,取得了美国纽约州立大学医学博士学位。
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出身于生意人家庭,同样也是毕业于协和医学院,学的是高级护理专业,毕业后曾由卫生署公派到美国波士顿学习高级护理。
1937年冬天,钟南山还未满周岁的时候,日寇一路南下,局势十分紧张,钟世藩赶在南京沦陷前,带领全家西迁至贵阳。




和父亲的话少不同,钟南山自幼活泼好动。有一次,几个小朋友得到一个新做好的木制手枪,大家争论不休,都不知道怎么玩,钟南山年龄最小,似懂非懂,但仍大胆地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最终,他说服了大家。
母亲廖月琴除了热爱医术,还博览群书,从小给钟南山和妹妹讲故事,久而久之,钟南山同情弱者、乐于助人、无私奉献的善良品格,慢慢形成了。
熬到1946年,抗战胜利一年多,10岁的钟南山一家,终于乘船迁至广州。父亲钟世藩出任广州中央医院院长兼儿科主任、岭南大学医学院儿科教授,母亲廖月琴也重操旧业,再次在医疗系统为人民服务。
钟世藩兼任儿科主任期间非常忙,但病患关系很好。
经常深夜,都有家长带着孩子到他家里看病,他总是不厌其烦,等孩子康复后,家长高兴,他也很开心。小时候的钟南山,耳闻目睹了父亲对病人的态度及做法,颇受影响。
一切,仿佛又回到了正轨。然而很快,随着国民党反动派在解放战争中兵败如山倒,钟家骤然被推到了历史的十字路口。
二、

1948年,钟世藩继首任院长李廷安后,成为广州中央医院(即广东省人民医院前身)第二任院长。
然而正当他放开手脚,准备大干一场之时,形势变了。
1948年,国民党反动派失败已成定局,全国解放在即,国民党中央卫生署高官一连3次登门,动员他们全家一起“连夜撤退台湾”,钟世藩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却一点儿没有犹豫。
他不但人没去,还把医院的13万美元现金都设法保存了下来。等到解放军入城后,他把这些款项全都上交了当时的军管会,随后即加入到了新中国医疗事业的建设之中。
而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也在解放后,担任过中山医科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且与人联合创办了广东省肿瘤医院。
1949年,钟世藩被世界卫生组织聘为医学顾问。
1953年,院系调整后,钟世藩调任广州中山医学院儿科教授兼主任。
两年后,钟世藩的儿子,19岁的钟南山,受父母熏陶,也以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医学院(现北京大学医学部),拉开了自己未来从事医学事业的帷幕。
三、

上大学后,钟南山依旧成绩优异,而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田径、游泳、篮球、举重等,他都经常积极参加。
大三时,钟南山以一个医学生的身份,参加北京市高校运动会,居然获得了400米第一名。
1959年9月,他又在首届全运会上夺得400米栏冠军,创下54.4秒的新纪录。
正因为在体育方面的突出表现,毕业后北京体校邀请他,他有没有心动不知道,反正最终没去。可以想象,如果去了,将会是我们国家医学事业的巨大损失。
他选择了留校任教,做过辅导员、校报编辑,后又从事放射医学教学。
不过业余时间,他对体育的喜爱依旧全程在线。1960年,24岁的钟南山,喜获北京市运动会男子十项全能亚军。
优秀的人总是更容易吸引异性目光。
钟南山是年轻有为的大学老师,体育上又屡获大奖,健康阳光,很快吸引了当时国家女子篮球队队员李少芬的目光。
在朋友家,两人偶然相遇却一见如故,相谈甚欢,此后坠入爱河,最终修得正果。
然而情场得意,职场上也步入正轨的钟南山,正准备大显身手,好好干一番事业时,那场史无前例的大运动爆发了。
因为父母是医学专家,父亲钟世藩在国民党政府的医院担任过领导职务,且在旧社会出过国、留过学,得过美国人的大学博士,他们都受到了冲击。
连带他们的孩子钟南山,也成了“走资派的狗崽子”,“反动学术权威”的后代。对于一个年轻人来说,何曾见过这样的大阵势,内心悲凉可想而知。
然而,更悲凉的还在后面!
运动中,钟南山的母亲廖月琴,因为不堪红卫兵与大字报的羞辱,愤而自杀!
人间至痛,莫过于此。
那个时候的钟南山,是悲痛且无助的。特殊的年代里,他前脚擦干眼泪,后脚就不得不放下一身技艺、满腔抱负,被发配去当锅炉工,每天要铲起几千斤煤,在炉膛旁来回担煤几百趟。
有一天,上级号召群众献血,钟南山报名参加,一次献出400cc鲜血,晚上依然按时参加锅炉房值班,不料忽然失去知觉,晕倒在锅炉房门口。幸亏一位来锅炉房打热水的校工,和一群“牛鬼蛇神”们救了他。
这件事,对钟南山触动很大。
艰难日子里,他深切体会到家庭对人的重要性。繁重的劳动中,他经常想起冤屈的母亲,想起远在南方的一家老小。
妻子李少芬,从中国女篮退役后调任广东省女篮教练,工作之余,独自照顾着两家三位老人,以及不满一岁的儿子。正是家的温暖,给了钟南山撑下去的理由。
1969年,33岁的钟南山终于不用再烧锅炉,跟随医疗队到河北宽城下乡。
在此期间,医疗队每天的工作就是做文艺宣传,真遇到病人时,却因为条件有限,没什么作为,最多病人痛得很厉害的时候,给他打一针止痛药。
这让钟南山很惭愧,很心痛,他想:这就是大家所信赖的医生吗?怎么会这样?
思来想去,他认为,自己作为医学世家出身的医学毕业生,应该在医学领域里实现自己最崇高的理想,于是决定离开北京,远离纷争漩涡,回南方去当医生。
四、

1971年9月,35岁,饱经磨难的钟南山,在妻子李少芬的帮助下,拖着不再强壮,与从前比判若两人的身体,抱着几本医学书籍,回到了广州。
妻子李少芬看到“归来”的丈夫,简直难以置信,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勉强含笑让儿子亲亲父亲。
钟南山回到家,心里踏实许多,放下行李就去看父亲。
钟世藩此时已经70岁高龄,眼睛不好,几乎是趴在桌子上,吃力地写着什么。
原来古稀之年的钟世藩,因为看到中国广大的基层医院很难用到先进仪器,儿科门诊还停留在最简单原始的症状、体征问诊上,就想写个册子,把自己毕生的宝贵医学经验留下来,造福百姓。
于是广州的图书馆里,多了一位白发老人,他比年轻人都刻苦忘我,每天早出晚归写东西。时间一长,图书馆里的人都知道他了,每天特意给他留个位置。
钟南山已经失去了母亲,更加心疼父亲,劝老人家注意身体,每天少写一会儿,免得因为眼睛不好写一会儿就头晕,但钟世藩不听劝阻,反而和儿子发脾气:“(不这样干)你让我呆在家里干什么,等死吗?”
钟南山无言以对,不敢再多说什么。
后来,一向沉默寡言的父亲,突然问了儿子一句:“南山,你今年几岁了?”钟南山一头雾水,照实回答:“(虚岁)36岁。”老爷子竟然叹了口气,说:“唉,都36了,真可怕……”
晚上,躺在床上,钟南山辗转反侧,翻来覆去想父亲白天说的话,终于明白父亲是说自己都36岁了,还一事无成……从此,他暗暗下了决心。
当年底,钟南山被安排到广州第四人民医院(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室,从最基层的岗位干起。
这时的钟南山,其实只有三年半的医学基础理论与基础操作学习,当年还没有进入临床阶段就被拉去田径集训,此后13年间,他再没正式接受过临床医学的教育。
某一天,急诊室接到电话,说广州增城有一个肺结核大出血的病人,要立即送来广州会诊,钟南山主动请缨,结果误诊,后来钟南山将患者火速接回医院,重新会诊,发现原来只是一根鱼刺,刺中了病人的胃小动脉,引起了大出血!
误诊事件后,主任特意找钟南山谈话,暗示他主动提出调离。钟南山很沮丧,表示自己就是拼命也要干好这份急诊工作。
但后来,医院还是把他安排到病房工作,让他和一位叫郭南山的医生对调。病房却说“此南山非彼南山也”,并不情愿放走那位“南山”,这令钟南山又一次深受刺激,从此开始拼命钻研医学知识。
仅仅过了半年,钟南山写了满满四大本医疗工作笔记,在急诊方面已经成为熟手。
8个月后,钟南山整整瘦了20斤,医院的同事却开始对他刮目相看,说他——“顶得上一个主治医生啦!”
五、

4年后,钟世藩的努力没有白费,一部40多万字的《儿科诊断和鉴别诊断》付梓出版。因为内容及时,实用性强,该书先后再版6次,每次都很快脱销。
值得一提的是,这本凝聚了顶级儿科专家毕生心血的医学著作,稿酬只得1500元。其中700元钟世藩给了帮他抄书的同事,又自己出钱买书40本,送给亲戚朋友,结果稿酬所剩无几。
但钟世藩看着受惠于此的儿童和家长们,依然觉得自己拖着病体狂写4年多,1400多个日日夜夜、心心念念的付出,是值得的。
1979年,43岁的钟南山,报名参加了改革开放后第一次公费出国留学考试。因为大家经过十年动乱,英语都不咋地,录取分数线较低,钟南山脱颖而出。
1979年10月,钟南山抵达伦敦深造。
不久,他便收到导师,即英国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呼吸系主任弗兰里教授的一封信。信是白纸黑字,但却给他浇了一瓢冷水:
“按照我们英国的法律,你们中国医生的资历是不被承认的。所以,你到医院进修不能单独诊病,只允许以观察者的身份查查病房或参观实验室。根据这个情况,你想在我们这里进修两年的时间太长了,最多只能八个月,超过这段时间对你不合适,对我们也不合适。你要赶快同英国文化委员会联系,考虑八个月之后到什么地方去……”
钟南山有点懵,万万没想到,竟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次年1月,他来到爱丁堡大学附属皇家医院呼吸系,弗兰里教授依旧对他不冷不热,说:“你先看看实验室,参加查看病房,一个月后再考虑该做些什么。”
钟南山告别教授后,情绪非常低落,但很快他又重振精神,下决心要挺直腰板,用实际行动为中国医生争口气!
此后,钟南山同英国医生一起查房,遇到一位患肺原性心脏病的亚呼吸衰竭顽固性水肿病人,他根据病人病史,运用中医辨证的方法,判断出病人为代谢性碱中毒,最后抽血检验结果也证实了他的判断,这次,弗兰里终于下达指示:“按照中国医生钟南山的治疗方案办。”
四天后,病人中毒症状完全消失,水肿消退,通气功能亦随之改善。
英国医生们这才开始信服,纷纷表示:“要重新认识中国人。”皇家医院呼吸系副主任瑟特罗教授也友好地对钟南山说:“看来,中国对呼吸衰竭疾病真有点研究呀!”
这之后不久,英国同行们,终于不再用有色眼镜看钟南山,开始了正常的合作。
英国求学期间,钟南山对呼吸系统疾病的防治研究取得了6项重要成果,完成7篇学术论文,其中有4项分别在英国医学研究学会、麻醉学会及糖尿病学会会议上发表。
基于这样的成就,爱丁堡大学极力挽留他,但钟南山执意归国,他说:“我对自己祖国的热爱,不仅出自血浓于水的感情,更源自对祖国深厚文明底蕴的理解和骄傲!”




1981年11月,45岁的钟南山从伦敦飞回祖国。

回国前夕,他的导师,那位酷爱写信的爱丁堡大学教授弗兰里,又给中国驻英大使馆修书一封,内云:
“在我学术生涯中,曾经与许多国家的学者合作过,但我坦率地说,从来未遇见一位学者,像钟医生这样勤奋,合作得这样好,这样卓有成效。”
六、

后来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
钟南山成为中国工程院院士,著名呼吸病学专家,曾任广州医学院院长、党委书记等多个重要职务。
2003年,67岁的钟南山,作为中国抗击非典型肺炎的“领军”人物,与广大医护人员一起,成功抗击“非典”,守护了亿万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

很多人至今还记得,当年钟南山那句名言:“病人的生命重于一切。医院是战场,作为战士,我们不冲上去,谁上去?”
但鲜少有人知道,为了与疫情拼速度,年近古稀的钟南山,当年夜以继日地工作,一连38个小时没合眼,最后累倒发烧,左上肺发炎,为免影响士气,选择自己在家治疗,没地方挂吊瓶,就在门框上钉了一根钉子,至今没拔掉。




如今,爆发于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来势汹汹,短短时间,已确诊440例,死亡9例,疫情涉及湖北、北京、广东、上海、浙江、天津、山东等多个省市,且正值春运,人员流动频繁,恐有席卷全国之势。




危难之时,84岁的钟南山,临危受命,再次“挂帅出征”。
有些人心疼之余,不免质疑,钟院士80多岁高龄,还能“战”否?
其实,钟南山除了看重专业,亦很重视综合素质。他带研究生就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每星期五下午,都要带研究生打一场篮球赛,这甚至是必修课。
因为钟南山常说,像陈景润、蒋筑英那样的科学家,到了对人类、对社会作更大贡献的时候,却因身体原因而英年早逝,实在遗憾,所以他特别重视身体锻炼。
他的家庭亦堪称“运动之家”。
他自己性格活跃,打球、跑步、游泳,什么都玩。没事的时候,还会踢踢腿,弯弯腰,举举杠铃,现在铅球还能推10米,在广州医学院里数一数二。
而钟南山的妻子李少芬,昔日的篮球明星,曾任中国篮球协会副主席,现任广州市篮协顾问。
他们的女儿钟惟月,曾是我国优秀的蝶泳运动员,1994年打破过短池游泳的世界记录,获得过世界短池锦标赛100米蝶泳冠军。
特别要提的是,钟南山的儿子钟惟德,也子承父业,钻研医学多年,是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泌尿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同时,也是医院篮球队的“中流砥柱”。
据钟南山妻子李少芬所说,尽管80多岁,钟南山仍然坚守一线,从周一到周五每天工作到深夜,双休日则安排工作会议。
李少芬对此不解,曾说:“我真的好羡慕人家夫妻结伴出外旅游。钟院长每年都有一个半月的休假,可我们从没享受过!”
对此,钟南山给出的答案是:热爱与赤诚。
这样的热爱与赤诚,他最初是从父亲钟世藩那里继承的。1987年,86岁的钟世藩走到了生命的尽头,最后几天,弥留之际,他还放不下治病救人的事业,和钟南山讨论说:“你说,磁场会不会对病毒的毒性有作用?”



然而,热爱归热爱,毕竟岁月无情,尽管坚持每周锻炼3次以上,每次锻炼1小时,“非典”以后,钟南山的身体还是出了不少状况:
2004年,他得了心肌梗塞,做手术装了支架;2007年,又出现心房纤颤,逼得他告别篮球场;2008年,他得了甲状腺炎,短短两个月瘦了5公斤;2009年,又做了鼻窦手术……
钟南山,这个刻在了亿万人民群众心里的,守护神般的名字,84岁了,依然还很有活力,很有担当,他说:“如果没有特别重要的事情,最近就不要去武汉了。”
说完,自己却在茫茫夜色中,坐着高铁,奔向了疫情的爆发地,武汉!



当然,这不是钟南山院士一个人的战斗,同样是千万医护人员的战斗,在春节来临之际,向所有医护人员致敬,唯愿天佑武汉,天佑我中华!
看完点个在看,向所有医护人员致敬。
参考资料:1.《勇敢战士钟南山传奇》,魏东海,经济日报出版社2.《钟南山:医中勇士,患者铠甲》,付鑫鑫,文汇报3.《省医建院70年,钟南山回忆父亲与省医往事》,何雪华等,广州日报
关注万小刀,后台回复:京城四美 | 京城四少 | 香港红与黑| 港圈花花公子|香港女星收割机| 王羽|王朔 | 吴秀波 |王菲|赵忠祥| 赵本山|陈冠希| 向华强| 杨受成获取爆文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病例快查网

GMT+8, 2024-12-29 03:50 , Processed in 0.07085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