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快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08|回复: 0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有感

[复制链接]

2

主题

5

帖子

9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9
发表于 2023-1-17 14:4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书是英国作家罗伯特·戴博德的作品,被称为英国国民级心理咨询入门书,也被归类为心理类别的书籍。本书很薄,却蕴含着深刻的心理学实操知识,用童话故事的形式讲述一只忧郁的蛤蟆拜访心理医生以及心态变化的过程。
    个人理解本书在一定程度上支持弗洛伊德心理学派的理论-因果论,认为一个人的心理状态性格特点等受到童年经历的巨大影响,尤其是父母控制和干预。罗伯特的讲述通俗易懂接地气,通过心理描写和对话形式生动表达观点,又是那样贴近生活,好像每个人都是那只蛤蟆,都有过甚至正在经历着忧郁愤懑却却又无力改变的折磨。如果你也无法管理自己的情绪,或者想意识了解自己的情绪,欢迎走进蛤蟆先生的世界。
    故事开始于一只河鼠和鼹鼠的对话和描写,他们是蛤蟆的盆友,由于发现最近蛤蟆的异常状而帮他约定了心理医生,同时也有一只老獾参与其中。第一次见心理医生苍鹭时,一切都和蛤蟆设想的情形相反:他觉得是朋友们督促他来看医生自己才来,而苍鹭让他认清只有自己才能做决定,与他人无关,既不是为了取悦朋友也不是其他客观原因。他以为苍鹭会主动问他问题帮助他摆脱困境,但实际苍鹭只是让他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让他认识自己。
    咨询慢慢步入正轨的过程,就是蛤蟆认识自己的过程。他在现实中受到老獾的指责、批判而进入自我否定又不敢对抗的状态,最后这些情绪无处发泄导致蛤蟆悲伤愤怒。在慢慢深入了解之后意识到蛤蟆从小就生活在父母及其严厉的家庭环境之下,在这种高压环境中,父亲是绝对权威,既提供着蛤蟆的经济基础和爱,同时更给予了控制和苛责。而处于儿童时期的蛤蟆既有着快乐和深情,也有着愤怒悲伤和恐惧,这些情绪都是我们在一出生就被赋予的自然情感,我们可以称之为“自然型儿童”。同时,面对着比我们强大占据绝对领导位置的父母,我们依赖顺从。 而从父母那里感受到的愤怒该如何释放呢?这里可以举个例子,想象一个煤气罐开始发烫,压力越来越大有爆炸的危险,怎样可以迅速减压?很明显第一件要做的事就是尽可能把阀门开到最大,让气体能以最大强度喷射出来。这也是有些人应对愤怒的方式,他们像喷射气体一样,瞄准一个选定的目标释放愤怒,然后再恢复常态。但这样会造成伤害,还会对人际关系造成不利。那么可以选择不那么剧烈的方法来减压,就是如何不带攻击性地发火,采取缓和的方式释放愤怒,让别人几乎察觉不到。在这里,撒泼就是表达愤怒的一种幼稚的方式。小孩子这样做的时候就是躺在地上又踢又叫,而成年人这样干的时候就是在“无理取闹”。此外,怄气也是发怒的一种方式,这通常是孩子在权威之下无法随心所欲才作出的反应。所以,成年人的怄气是输家在对强大的赢家作出反应。这种方式有上百种比如任性,郁闷,拖延,厌烦等等。
    每个人深受这些儿童时期的情绪状态影响,还有一些人例如老獾,居高临下爱指责人,评头论足,这种我们可以理解为:“父母自我状态”,同儿童状态一样,父母自我状态也是每个人都拥有的,蛤蟆看似没有这种状态,但其实他指责的对象正是自己。在这里我深以为然的一句话是: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按照现在的网络话语就是自我内耗。
    到此处我们理解了我们的一些愤怒顺从依赖等特质是来源于儿童时期,而擅长批评指责的情绪来自于父母状态,看起来二者都不是善茬。有没有一种方式能够管理引导情绪脱离我们于苦海呢?答案当然是有。作者认为我们在父母和儿童状态中间还有一种“成人自我状态”。在这个状态下,我们能计划、考虑、决定、行动,我们能理性而合理地行事。处在这个状态时,我们所有的知识和技能都能为自己所用,而不再被父母过去的声音所驱使,也不会被同年的情绪所围困。相反我们能思考当下的情况,基于事实来决定要怎么做。但这并不意味着成人状态要比其他两个状态更加重要,只是它具有特殊性,因为只有在”成人自我状态“里,才能学到关于自我的新知识。而进入这种状态很难,没人能强迫别人进入他们的成人状态,只有自己本人才能够做决定。其次,儿童和父母状态是我们天生就被赋予的情感,几乎不需要去思考,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直接表达,好比感到生气就直接发火是最容易的选项,但是成人状态就需要艰辛的努力和刻意的思考,因此人很难选择这条路。但其实,是我们自己”选择“了自己的感受,我们”选择“了愤怒,我们”选择“了悲伤。用课外知识理解一下其实是ABC法则,A是事件或者刺激(Activation),例如被蛇咬了一口,或者被追尾等等;B是我们的信念(Belief)或者是我们自己的想法和看待这个刺激的方式,例如有人会觉得被蛇咬了真倒霉或者及其悲观认为自己要一命呜呼了,而有的人觉得这个蛇没毒,被咬了也很正常;有的人认为追尾了是对方故意的,有的人认为对方疲劳驾驶只是不小心或者没那么严重而感到庆幸。C是导致的结果(Consequence),同样的事情,有的人会犯路怒症造成悲剧,有的人则会多了一个朋友。因此我们可以了解到是那个的结果并不是由事情本身A所决定,而是我们自己的想法B决定。关于这个著名的原则,大家还可以看一下创始人的书或者也可以读一下《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涉及到这部分的内容。
    理解了这个原则之后,我们就会意识到很多事情不能责怪他人,或者说责怪他人无用, 责怪是处于儿童状态,而负起责任意味着知道自己又力量来改变处境,对自己有自主权,有力量改变自己。
    书中的最后一个部分介绍了人生坐标和心理游戏,横坐标的一边是你好,另一边是你不好;纵坐标的一边是我好,另一边是我不好。举例说明:一个我好,你不好的坐标的人永远在玩一种”NIGYYSOB“游戏(我抓到你了,你个坏蛋”。处于这个坐标的人常常会占据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对别人评头论足让玩家感到愤怒,这样就能玩他们的游戏了,如果极端的话会产生谋杀。相反,一个处于我不好,你好的坐标的人会把自己变成受害者的游戏,他们竭尽所能地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的事情,而忘记或忽略美好的时光,这种人的极端则会发生自杀行为。经过一系列的自我审视和了解,回忆和选择,蛤蟆意识到自己可以掌控和改变的人生,慢慢开始有了食欲,改善了睡眠,选择了你好我也好的坐标,这不仅是为当下做了选择,还许下了一个终生的承诺,它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最后,蛤蟆在成功进入成人状态后打算用父亲留下来的财产经营一家房地产公司,做自己想做的事,可谓是成功改变了自己。
    整本书引导大家理解自己的状态和情绪,在因果论的基础上强调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让我们意识到虽然每个人都受到童年时期的片面角度形成了自己的世界观,但依然可以深刻理解大千世界的不同并发挥自己的自主权,选择自己的人生剧本,是一种积极的因果论。另外一本心理学著作《被讨厌的勇气》是阿德勒的目的论,彻底否定决定论和因果论,大家也可以多多借鉴。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病例快查网

GMT+8, 2024-12-29 02:56 , Processed in 0.072049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