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快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119|回复: 0

心理学论文:《基于认知心理学对认知偏向、情绪问题的分析 ...

[复制链接]

1

主题

2

帖子

4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4
发表于 2023-1-8 11: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hr/>摘要:通过对不同心理弹性程度的大学生在挫折经历后的认知偏好进行了研究,采用心理弹性量表将其划分为高、低两类,并对其在挫折前后的认知偏好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在经历了挫折后,心理弹性较小的学生对正面情绪的反应平均持续时间较长,因此,高心理弹性的学生在经历了挫折后,会更多地关注正面信息的选择。
<hr/>关键词:受挫情境;心理弹性;认知
<hr/>前言:从心理学的观点来看,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主要是指在生活和学习过程中,在重大的生活压力、逆境、威胁等生活环境中,所具有的适应性。在挫折情境中,大学生的心理弹性主要来源于他们自身对消极事件的认识,而不同的人对外部环境的压力认识程度也各不相同,因此,研究者应该从个体的认知状况出发,来分析大学生的心理弹性。
<hr/>一、注意偏向研究的常用范式

(一)情绪Stroop范式
从Stroop公式是一种典型的观察干扰抑制的范例,它通过对色彩词语的色彩命名,例如用“紫”字母来表示,然后将受试者的反应时间和正确率记录下来。而情感型,则是将颜色词汇分为情感、中性、威胁、正面、负面等情感色彩。在呈现单词后,被试要给单词的印刷色彩命名,不同的受试者对单词的含义可能有不同的理解,在某些特定的含义时,他们的反应也会受到影响。比如,如果“愉快”这个名字是绿色的,那就意味着被试受到了正面的刺激,并且有更多的注意力。
(二)点探测范式
在点检测模式下,对各种类型的刺激进行配对,并将其显示为特定的刺激,并对其做出相应的反应,并将其正确性和反应时间进行记录,以此来判定受试者对各种刺激的敏感程度,当一种刺激发生后,受试者对刺激的响应时间变短,则表明受试者对刺激有明显注意偏好。杨智辉等运用点检测范例分析了广泛性焦虑者的注意力偏好,结果显示,高普遍性焦虑者的注意力倾向主要集中在威胁性刺激上,而广泛性焦虑者较一般人更易产生紧张焦虑,因为他们对情绪刺激中的负面刺激有更多的关注倾向。在高校等人的一项关于肥胖的消极躯体自我的研究中,也运用了点检测的方法。
(三)线索靶子—任务范式
   在注意力偏爱研究中,线索-目标设计是一种典型的线索-目标设计,它会先在屏幕上显示一条线索,然后是目标的刺激,如果线索与目标的反应相符,那么就是有效的线索,反之就是无效的。在试验中,受试者必须对所给的目标刺激做出快速的反应,而对于有效的提示,受试者的反应比无效的提示要好。这种模型可以很好地观察到注意力的方向。相关的实验包括:利用数字暗示的激励检测任务来探讨负的空间表征所产生的空间注意力转移,结果显示负的处理特征与空间有联系,可以引起空间注意的转移,而负的处理可以导致注意力的转移,而负的处理可以导致注意力的转移,但是没有证据证明是数量的或绝对的数字引起了注意力的转移。
(四)负启动范式
负起始模式是 Neil等人所提出的一种试验设计,用以区别不同的刺激/活化和抑制因素。在负初始模式下,当前项目中的干扰刺激被视为目标时,其响应时间相对于中性刺激而言会有一定的延迟。这说明在处理当前的项目时,会受到干扰的影响。在情感讯息的负启动试验中, Joormann研究了抑郁症与情感讯息抑制功能失调的关系,结果显示,高忧郁的受试者对情感词语的极性判断不存在负向启动作用,即抑郁与消极讯息的抑制缺失有关。在抑郁病人的情感面部识别注意方面,发现当抑郁病人对负面面部表情的抑制失败时,其负的启动效果会降低,从而产生对消极的关注倾向。而正性面部抑制作用不会受到影响。
<hr/>二、认知心理学对师生角色的指导作用
作为当今心理学发展的主流,认知心理学与教育有着密切的关系,其独到的见解也日益被运用到实践中。奥苏贝尔在这一趋势下大力提倡有意义的学习,他主张把新的符号所表达的新知识与学习者以前的认知结果中的原有的知识形成一种非人工的、实质性的关联。
所以,教材必须要有逻辑性。新学到的内容,要与大脑中已经存在的认知结构,即旧的知识,进行搭配,尽管目前所用的教材,都是系统化的、完整的、逻辑的,但如果只是照着课本上的内容去做,那还远远不够。因为课本上的内容和学生脑子里的内容是不一样的,就像是知识的结构,课本上的知识是有逻辑的,但是因为每个人的思维方式和接受的速度都不一样,所以他们所吸收的东西就会失去次序,甚至会变得模糊不清。因此,在正式授课之前,老师应该对所学内容进行回顾,以强化新旧知识之间的关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学生应该积极地将新的和老的知识相结合。在认知心理学中,人是一个有意义、有主体性的个体。奥苏贝尔将其归类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升和辅助驱动。认知内在驱力是指学生对问题的渴望,以及对知识的理解。要降低失衡,他们会积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一旦他们掌握了这些知识,压力就会消失,并且会感受到快乐。这种正面的情感可以起到正面的影响,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形成良性的良性循环。一些学生之所以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来解决难题,是因为他们寻求的是一种战胜困难的快感。自我提升内在动力是个人在工作中能够胜任工作或努力被承认而获得相应地位的需求。只有表现优异的学生,才能成为班上的骨干,在班上赢得大家的尊敬,这是一个很好的班级氛围,也是一个很好的办法。辅助性的内在动力是一种需要,即把自己的工作做得很好,以获得父母或教师的认可。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多表扬、鼓励孩子,是让他们按照社会的要求去成长的一种方法,而表扬则是一种对他人的期许,一种潜意识的影响。
总结:随着认知心理学的不断发展,今后的注意力研究将会越来越多地被运用到情感 stroop范式、点探测范式、线索-目标任务范式等方面。而且,他的实验对象,并不只是面部表情的识别。关于注意偏移的发生,需要深入的脑部机理,从神经生理学的观点出发,对引起注意缺陷的病人进行详细的分析。研究了不同个体的注意偏好特征和影响因素。
<hr/>参考文献
[1]杜阳宇.应用型高校大学生心理弹性的评估与干预——以西安航空学院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8,36(06):468.
[2]胡雯.积极取向的大学生妒忌心理研究——大学生妒忌与心理弹性的相关性[J].教育观察,2018,7(05):26-28.
[3]杨晓玲,罗娟,徐佳,等.大数据时代山西省高校大学生幸福感与心理弹性相关研究[J].高教学刊,2018,16(01):56-58.
[4]李奕慧,刘小珍,邱玥,等.大学生受挫情境下心理弹性对认知偏向的影响[J].中国学校卫生,2017,38(02):208-211.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病例快查网

GMT+8, 2025-4-5 18:57 , Processed in 0.116970 second(s), 1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