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快查网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查看: 69|回复: 0

心理学中也有五大误区?

[复制链接]

1

主题

3

帖子

5

积分

新手上路

Rank: 1

积分
5
发表于 2023-1-1 12:59: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在我刚上大学的时候,刚刚接触到儿童心理咨询的时候,我以为儿童心理咨询就是和咨询师聊聊天而已。但是,自从我学完了儿童心理咨询的有关知识之后,我才明白原来我之前的观念都是错误的。儿童心理咨询,并不仅仅只是聊天而已。其实,在儿童心理咨询的相关知识中,还有几个常见的误区,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都有哪些错误认识吧!
误区 1,认为打骂和体罚是最好的教育。
站在教育学的角度,体罚确实是一种教育方式。但是,对于儿童的错误行为是不是必须体罚?或者说,体罚是不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方法呢?答案是否定的。通过儿童心理发展的阶段理论可知,6 岁以上的儿童已经开始构建价值观,这个时候如果过度体罚,就会产生恐惧或者畏惧的作用,这不是真正的内心认同。如果成人的价值观不能内化为儿童的价值观,那就不能指导他们的行动。体罚为什么会变的无效?因为儿童的记忆和反思能力并不完善。一旦遇到相同的情境,而恰恰当时没有什么监督,儿童就会再次犯错。经常打骂孩子,会让儿童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受损。打骂会带来恐惧,恐惧会影响亲子关系,没有良好的亲子关系,教育的效果就无从说起了。
误区 2:认为儿童有心理问题或者异常行为就是“变态”。
有的家长甚至老师认为,儿童有心理问题或者异常行为是很丢人的,是“变态”或“神经病”,要么藏着掖着掩盖病情,要么因此产生厌恶或者自卑的心理。这里特别需要克服的就是“病耻感”。大多数情况下,儿童的心理问题不是病,而是在正常发展中遇到的心理波动,是阶段性的。做心理咨询或者心理辅导,就好像心灵感冒了,去找医生看看,是非常正常的而且,尽早进行心理疏导或者治疗,成本最低,可以避免以后发生更严重的心理问题。
误区 3:认为药物万能,认为心理问题用药物治疗更好更快。
药物治疗心理问题的优势在于,可以很迅速的消除症状;缺点在于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甚至产生药物依赖。对于一些急于求成的家长或者教师来说,他们更偏向于使用药物。事实上,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大多数都可以通过行为干预及家庭养育指导得到改善和矫正。比如多动症(儿童注意力缺乏障碍)的治疗,目前的研究结果支持使用药物,但如果结合行为干预,那么效果最好。
误区 4:认为儿童心理咨询或辅导就是聊天。
在实际工作中,大部分儿童的心理问题可以通过高质量的谈话来解决。心理咨询的重要表现形式就是谈话或者聊天,但这些谈话充满技巧,并不简单。比如摄入性谈话就需要根据儿童的面部表情、语言语气、肢体动作等进行判断。在谈话中,咨询师可能会运用精神分析、行为理论、认知理论等策略和技巧。为了更全面的治疗,咨询师也会进行团体辅导、行为矫治等策略。这都属于儿童心理咨询的范畴。
误区 5:认为儿童心理问题的责任在学校和老师,与家长关系不大。
对于学龄期儿童来说,学校是一个重要的成长空间,但是,家庭也非常重要。有的家长工作太忙,疏于教育孩子,就把所有的教育责任丢给学校。殊不知,学龄期儿童的一半以上时间都是在家庭中度过的,家长仍然是儿童最重要的人。尤其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家庭关系是塑造其性格的重要因素。所以,对于儿童的心理咨询一定需要分析其家庭情况,并且适时的引入家庭教育因素,家校合作,促进儿童的完善发展。



我是分享儿童心理学习笔记的一曲心香,关注我,不迷路!
参考文献: 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编写,国家职业资格培训教程-心理咨询师,三级 ,2012 修订版,[M]民族出版社 , 2012.07,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Archiver|手机版|小黑屋|病例快查网

GMT+8, 2025-1-1 15:05 , Processed in 0.063180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17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未来科技】【 www.wekei.cn 】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